用户7064038703590
![]()
三校入选国家级急救教育试点!校园安全网再升级
> 操场上的心跳声
夏日的体育课上,一名学生突发倒地,校医携AED飞奔而至,围观的学生迅速疏散通道——这并非演习画面,而是未来两年铜川校园可能出现的真实场景。2025年7月,耀州中学、红旗街小学、新区景丰中小学三校正式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,成为铜川市首批跻身国家级急救教育体系的先锋。2926所试点学校如星火遍布全国,而铜川的这三粒火种,即将点燃生命守护的新灯塔。
> 急救教育“铜川样板”的硬核任务
试点周期锁定2025年6月至2027年6月,三校将构建覆盖“教、学、练、用”的全链条急救教育体系,核心任务直指六大关键领域:
师资革命:校医、体育教师、班主任全员接受系统急救培训,确保每班至少一名“持证守护者”
课程再造:按学段拆分教学大纲——小学生学伤口包扎与避险呼救,中学生练心肺复苏与AED操作,实现技能与认知的阶梯式成长
设备武装:每校按规模配置急救箱、训练用AED模拟机,重点区域设24小时应急设备站
实战突围:联合医院开展“黄金四分钟”情景演练,学生社团化身急救志愿队深入社区
基地联动:依托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新建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中心(占地100,配备仿真模拟人及多媒体教学系统),打通院校急救资源输送通道
专家解读:当按压深度达5厘米的模拟训练成为体育课日常,急救教育便从“知识传授”升维为“生命价值观塑造”。
> 铜川的“生命防线”早有伏笔
此次试点落地绝非偶然。就在入选前一个月,铜川市已建成全市首个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中心。该中心由市红十字会与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共建,配备专业师资开展公益性社会培训,成为此次校园急救体系的重要支撑点。而新区景丰中小学此前开展的“小小急救员”社团活动,更被教育部专家组视为“基层创新样本”。
> 急救教育的深层价值:从技能到生命共同体
当学生在模拟救援中托起同伴的头颈,他们理解的不仅是技术要领——
“被救者”到“施救者”的身份转化,重塑青少年对生命权的认知
海姆立克急救法演练中手臂环抱的力度,丈量出责任意识的生长刻度
社区志愿服务里的急救展示,让“个体技能”升华为社会生命保障网
如教育学者所言:“当孩子懂得用双手守护他人心跳时,教育便完成了从分数到生命的跨越。”
> 未来已来:铜川的“心跳保卫战”
两年试点周期,只是铜川急救教育长征的起点。随着三校经验向全市辐射,更多场景正在规划中:
市教育局计划开发VR急救模拟课程,将触电、溺水等险情转化为可反复训练的虚拟场景
社区“急救角”将与校园设备站联网,形成“校门-家门”5分钟救援圈
2026年全市师生急救技能大赛已提上议程,生命守护者将迎来高光时刻
生命的重量,往往系于瞬息之间。铜川校园里即将响起的AED提示音,不仅是设备启动的嗡鸣,更是一座城市为未来生命权写下的郑重承诺——当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他人的“第一响应者”,安全才真正从口号落地为信仰。